更新时间:2024-07-21
当孩子想要和我们交谈时,我们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们的话,而不是分心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如果孩子感觉到我们没有专心听他们说话,他们会感到失望和沮丧,最终放弃和我们交谈。
与孩子交谈时,我们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全身心地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认真与关注,他们才会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在和孩子交谈时,不要打断他们的思路,无论是责备还是提出建议,都会打乱孩子的思绪,削弱他们谈话的积极性。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叹词或简单的句子来回应孩子,表示我们在倾听他们的同时也在思考,让孩子先把话说完。这样既表达了我们的关心,也帮助孩子整理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更好的建议。
当孩子感到难过时,我们常常会说一些“别伤心了”、“宝贝坚强点”、“别哭了”等话语,希望让他们摆脱不好的情绪。但实际上,这些话并没有任何效果,只会让孩子不再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伤心和难过。
我们不应该轻描淡写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尽管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但这会让孩子感到一种轻松的情绪,更容易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感受与父母分享。
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当孩子想要一些家里没有的东西时,我们常常会解释为什么家里没有这样的东西。但是,越是解释,孩子就越是闹腾,我们是不是觉得孩子很无理取闹?
实际上,孩子并不一定非要得到某样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被理解。当他们的想法得到理解后,就会更容易接受无法得到这样东西的现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比语言和倾听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
当孩子伤心哭泣时,不要对他们说“不许哭”,而是表示理解和共鸣,比如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换做是我也会伤心的!”这样能够给孩子情感上的认同,远比命令式的语言更恰当。
当孩子磨蹭时,不要说“快点走!别磨蹭!”而是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激励他们,比如说“咱们来比赛,看看谁先收拾好出门!”这样的激励比埋怨更有效。
当孩子因为无法得到满足而哭闹时,不要说“好了,拿着,别哭了!”而是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情,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比如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不能同意你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哭闹变成解决问题的动力。
当孩子不想吃东西时,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比如说“如果你不把饭吃完,就会一直又瘦又矮。”而是用一个积极的理由来鼓励他们,比如说“把饭吃光光,你就可以和爸爸一样强壮哦!”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幻想,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行动力。
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只有真正与孩子产生共情,认真倾听他们的话,理解他们的感受,我们才能打动孩子的心。从孩子的话语中确定他们的真实感受,并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用积极的语言引导他们,我们就能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