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9
高考一结束,考生们纷纷投入放松和享受的状态中。然而,一些考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情绪波动,家长们应该重视起来,这很可能是因为高考后焦虑所引起的“高考症候群”。那么,什么是“高考症候群”,它有哪些症状呢?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症候群”一词原本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而现在,“高考症候群”泛指一些考生因相互影响而出现的共同症状。
在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可能会出现自我隔离的现象。他们会疯狂放纵自己,不敢面对考试结果,避免与高考相关的一切。一旦有人提起“高考”,他们就会感到不自在,甚至出现咳嗽、乏力、流鼻涕等身体不适的情况。
为了缓解这种情绪,国家心理咨询师建议考生在等待结果的同时,要保持好心态,做好两种心理准备。无论成绩如何,都要接受并试着坦然面对。人生有很多条道路可走,不应只局限于一条。
有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就开始纠结于自己的分数。他们会心算着估分,查答案,对照答案反复研究,并且总觉得自己没做好。这种考生往往过分纠结于“答案”,让自己在对照中不断受苦。
国家心理咨询师建议,对于考生而言,过分担心并不能带来有益的帮助。与其整天焦虑地等待成绩,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去旅行,找一些简单的兼职来度过。这样既能分散注意力,又能培养新的技能。
一些成绩中下游的考生可能会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卑和沮丧。他们觉得如果不能上专科线,那么明年就只能去复读班了。这种情绪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彻底失败。
国家心理咨询师建议,低分考生不要回避“复读”这个敏感词,要理性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高分考生则需要慎重对待,“有的人觉得算了,复读一年也就这个成绩,就随便选个学校了却余生吧!这样的想法太幼稚了,人生很长,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了却的!”
从高度紧张的高考状态到考后的放松,这个过程对许多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阶段。放松是必要的,但过分放松就会变成放纵。一些考生可能会整天睡觉、打游戏,这两项几乎占据了他们考后的生活。
国家心理咨询师提醒,过度睡觉和无节制的游戏都不利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高考毕竟只是学习生涯的一部分,考后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作息和学习状态。
此外,高考之后,很多人第一次面对“分离”,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相处了数年的朋友即将各奔东西,开始全新的生活。要学会接受分离,迎接新的生活。
对于刚刚结束考试的考生,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给予他们适当的减压。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意志消沉,家长不要一味斥责和抱怨,应该给孩子一段时间,等到他们冷静下来后再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减压。
而对于考生自己而言,专家建议他们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旅游、听音乐会、与同学聚会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考后综合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