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无声教育”令人担忧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1-25】![家长“无声教育”令人担忧](https://www.eduease.com/photo/2024/10/28b/1730110863_94.jpg)
消极暗示对孩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案例一:孩子性格内向胆怯
在翔龙山机关幼儿园,一位年轻的母亲遇见了买菜回家的同事,孩子的母亲喊女儿跟“阿姨”打招呼。孩子迟疑了一会儿,没有吱声。母亲解释说:“这孩子就这样,从小遇事就很害羞、胆怯,怎么教都不会。”同事笑笑道:“女孩子嘛,性格比较内向腼腆,这很平常。”女孩听到后,下意识地闪避在母亲身后,把头埋得更低了。这个案例中,母亲以孩子性格内向胆怯来解释孩子不愿意招呼他人的原因,但这种消极暗示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并且让孩子默认了对自我性格定型的害羞、胆怯元素,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
案例二:过度焦虑带来依赖
在市中区大洲广场,记者看见一对夫妇陪着父母、带着孩子在广场散步。孩子摔倒在草坪中,父母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问:“宝贝,是不是摔得很疼?”孩子的祖辈则当着孩子的面埋怨父母没有照看好孩子。孩子在父母及祖辈采取一系列行动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并且越哭越厉害,孩子一会儿说腿痛,一会儿说肚子疼,一直被父母搂在怀里边走边哄。这个案例中,父母过分担心外界带给孩子的伤害,在表示焦虑不安的状况下,也同时暗示孩子“摔跤一定会很疼痛”、“不应该脱离父母的精心照顾”等信息。一方面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脆弱,另一方面让孩子滋生了生活中的惰性,丧失独立自主的意识,加深对父母的依赖。
案例三:挑食习惯的形成
有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很挑食。在某大型超市内,家住南环路266号的李建宏带女儿李瑗佳购物,在蔬菜摊位上,女儿指着菠菜与土豆说:“这里有妈妈爱吃的菜。”李建宏说:“我们今天主要买佳佳喜欢吃的鱼和排骨。”李建宏告诉记者说,孩子平时不怎么爱吃蔬菜,周末特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食品。这个案例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表现出来的偏好,也会使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厌恶感。另外,父母出于对孩子体重期望值的考虑,有可能针对孩子饮食施加某些压力,要求他们多吃某类食物,形成暗示效应,从而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饮食习惯。
积极暗示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积极暗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熊骊龙医师指出,暗示是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情感和观念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正确的积极暗示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与说理教育相比,正确的暗示更有利于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使教育含蓄委婉,无形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慎言慎行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熊骊龙医师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家长在讲解道理时,可以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形式表现出来,从中点拨启发孩子,实现教育目的。在纠正孩子错误时,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的同时,促使其不断进步。家长在暗示教育时,要灵活运用神态表情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对孩子独立能力给予赞赏、肯定的眼神,让他体会成功的愉悦;对孩子的挫折失误,给予安慰、爱抚目光,使孩子感受勇气与力量。家长还可以利用激将法,含蓄委婉地避免说教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也能激发起孩子战胜困难的斗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消极暗示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负面影响,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依赖性增强和挑食习惯等问题。相反,积极暗示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慎言慎行给孩子积极的暗示,通过身体语言、表情和言辞等方式,给予孩子积极的认可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